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来阜阳市妇女联合会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百科 / 养生保健
为什么慈母变严师,娇儿却没有成学霸?
浏览次数:3097   信息来源: 中国妇女发布时间:2018-05-0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原意是孩子成长中妈妈比老师的作用更重要,但却被一些妈妈误读成了“不想当好老师的妈妈不是好妈妈”,以家庭教师的角色辅导孩子学习、规划课程、陪读陪练……
  
  其实,妈妈有其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比如给孩子制造美好家庭氛围,留下妈妈味道,比如深层沟通、专注聆听……如果放弃这些更重要的角色,热衷于当孩子的家庭教师,就是因小失大了。
  
  老师牌妈妈为什么不讨好?
  
  文/向瑾
  
  我一直认为做饭洗衣收拾家这些家务可以请人代劳,但教育孩子的职责却非妈妈不可。女儿校内听不懂的课,我都给她开小灶讲一遍。我一个博士还能没有你们老师讲得好吗?每天晚上检查作业,家庭听写,我火眼金睛,不让她的学习方面有任何漏网之鱼。其他方面我也以家庭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女儿弹钢琴要过级,我会把孩子要学的曲子,自己先学会,再督促孩子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比她的老师要严厉多了,因为我觉得必须有足够的严厉才能抵消掉妈妈的身份,让她像听老师的话一样听我的。慢慢地女儿看向我的眼光都是怕怕的,不像别的孩子和妈妈亲昵,她对我敬而远之,反而对外婆有一种对妈妈的感觉,有一次嗫嚅着说:“你为什么不能当外婆一样的妈妈呢?”
  
  回忆起我自己的成长,没有妈妈给我辅导学习的场面。不知是本来就没有过,还是我自动把那些场面删除了。深深留在脑海里的是,在我学到深夜的时候,妈妈下一碗小馄饨放在我面前。我和姐姐做功课时,妈妈常常是坐在背后打着毛衣陪我们,那种感觉让我现在想起来就很温暖。
  
  我想当老师+妈妈,可从孩子成绩看来,我没有当好“老师”;而在母女关系中我连“妈妈”也没当好。
  
  也许不是我们的孩子更难管了,而是我们自己太像老师了。孩子可能并不一定需要一个能解数学题、讲英语的妈妈,但孩子更需要一个懂得他们,支持他们的本色母亲。
  
  父母圈
  
  @卓妈/妈妈自有妈妈的职责
  
  不能说老师比妈妈更轻松,但如果想以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是一个母亲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老师是一份职业,所做的工作是可以量化,可以摆在桌面上的,也可以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量其教学成果的。可妈妈的很多职责是需要内功的,很多妈妈没有修炼到位这种春风化雨的内功,只能模仿老师板起面孔来说教施教。
  
  @真心妈/爱比说教有力量多了
  
  我上小学时,有一回,马上要出门上学,发现衣服上丢了一个扣子。我妈要给我缝上,一时却找不到扣子,情急之下,她一把从自己穿的衣服上揪下一个,三下两下缝到我衣服上。那场景,我一直记到了今天。做妈妈,就得有点奋不顾身的劲头,甭管是毫不犹豫地让出一颗扣子,还是你不舒服而孩子要吃饭时,撑着给他下一碗妈妈牌家常面条。这种爱对孩子的震动比说教要有力量多了。
  
  @高志宏/分饰两角,一样都演不好
  
  如果和孩子在一起,只想做所谓“有助成长”的事,那么让孩子和父母都没有办法享受到真正的、让彼此内心安宁的亲子时光。把教孩子学习当成第一要务的妈妈,既不具备老师的教学能力,又很可能为孩子学得慢、学不会,对孩子爆发超级坏脾气。结果就是,既成不了好老师,又可能变成没耐心、老失控发火的暴躁妈妈,两个角色,一样都没扮演好。
  
  母亲角色的“爱”远大于“教”
  
  文/魏湘 颢润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舒适的衣服,美味的饭菜,干净整洁的家,还有和爸爸相亲相爱,共同营造出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如果你把每天监督孩子功课、自己上阵教孩子学英语、学数学、写作文当成妈妈的主业,这样反倒会适得其反,耽误孩子的发展。妈妈就是妈妈,老师就是老师,谁也替代不了谁。
  
  妈妈是怎么被“逼”成老师的
  
  说老师像妈妈,是夸老师对孩子好,但对于孩子来说,有个老师一样的妈妈未必是好事。但为什么很多妈妈会被逼着当起了老师呢?除了社会原因和学习压力外,还有一些可能的心理性原因:
  
  1.妈妈自身的焦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这些情况激发了母亲内心的焦虑感。很多人和我说过,当老师对孩子不好时,就像自己挨了批评。这焦虑驱使妈妈尽最大力量辅导孩子功课。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越来越累,而孩子不一定能够感受到妈妈的一片苦心。孩子也很累,在学校有老师,家里还有个“妈妈老师”辅导并且监督。在这个互动里,很容易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对抗情绪的产生,母亲和孩子已经不再单纯是亲子关系,而附加上了生硬的师生关系。
  
  2.妈妈的价值感被触动。许多女人做了母亲之后,会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时孩子成长中的任何“小问题”都可能对母亲的价值感造成损伤。当妈妈的会有这种感觉,“我牺牲了那么多养你教你,为何你还会这样?”这是一种自尊感很强的母亲内心感觉。当孩子离她的期待越来越远,加上父亲或其他家人也对孩子有批评的看法,母亲感到缺乏支持力量时,情绪就可能失控。于是,母亲只有“滥用”权力,扮演老师的角色来要求孩子,令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她的感觉才会好转。
  
  3.母亲的补偿心理。很多母亲在生孩子前,对自己有许多期待和心理暗示,比如:“我小时所缺失的,要让我的孩子拥有;我小时候所经历的痛苦,不能让孩子再经历了;我的妈妈忽略我的感受,我要加倍对孩子好,等等。”于是,很多母亲买了大量书籍学习育儿知识,恨不能学会十八般功夫努力做个超级好妈妈。而一旦孩子所作所为不如愿时,当妈妈的就会很崩溃:为何如此努力,孩子还是不能如自己所愿呢?于是,母亲会加倍卖力,现买现卖各种知识和方法去做个好妈妈加全方位老师。不过,越是这样,孩子越是感受到被隐隐控制,就越想突破。不知不觉中,亲子关系就会演化成一轮又一轮的控制与反抗的循环。
  
  回归单纯的母亲角色
  
  1.给予孩子最基本的支持。作为母亲我们主要能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他应对世界的能力都是孩子在这两个基本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自己习得的。
  
  2.允许孩子试错。想一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是否也是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自己还是会摔跤,并且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呢?孩子也一样,他需要经历各种挫折。成绩考不好,和同学不会处理关系了,这时,母亲在旁边支持他,站在孩子这边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马上摆出老师的样子来训导。
  
  3.慢慢接受孩子脱离你。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渐和母亲分离的过程,他需要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人生态度。这让母亲有时感觉不适应,孩子从一个凡事依赖自己的小宝宝,要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这需要母亲的支持和宽容。而要度过这种母子分离的不适状态,母亲需要转移一下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和老公的关系,自己的工作,以及兴趣爱好。当你的世界有更多的令你感到兴奋、有乐趣的事情时,你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也会慢慢地降低下来,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允许孩子更独立地做自己。母亲的幸福、自信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这过程中,他不断确认着他拥有母亲的爱,确认着他存在的意义,自然他就更有力量选择自己的人生。

编辑:王雪娜 实习编辑:王小燕 唐丽琴

Copyright © 2015 阜阳市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99999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