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来阜阳市妇女联合会网!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递
池州市关于巾帼合作社创建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6300   信息来源: 安徽省妇联发布时间:2016-08-31

  为更好发挥妇联组织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池州市妇联近期按照省妇联工作要求,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走访、会议座谈等方式,对全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5次,走访女性理事长19人,发放合作社和社员问卷131份,并多次与市农委、工商、统计、金融办等部门联系和沟通,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和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池州市巾帼合作社创建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底,全市经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009家,其中理事长为女性的巾帼专业合作社71家,占7.1 %;加入合作社的女性成员2433人,占总数的2.5%;辐射带动1.3万余名农村妇女发展经济,实现增收致富。
  
  (二)创建形式
  
  调查表明,池州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创建形式分为三类,即农村女党员干部领办、妇女专业大户领办、“妇”字号龙头企业领办,这三种形式已经成为池州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形式。
  
  1、农村女党员干部领办。主要是由农村女党员、村两委委员、村妇代会主任等牵头创办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石台县仙寓镇南源村女党员、村两委委员汪春燕于2012年7月牵头创办“仙寓镇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46人,其中女性14人;东至县张溪镇白联村女党员夏柱荣组织全村156户农户创办“升金农副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青阳县陵阳镇梅山村女党员、妇代会主任王月娥牵头成立“大岭头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00多农户增收致富。
  
  2、农村妇女专业大户领办。主要是在妇联组织的引导、扶持下,由一些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农村妇女专业大户,围绕某个产业,带动当地农村妇女加入,逐步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贵池区梅街镇峡川村汪翠芳2006年从村党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后,不满足于现状,与丈夫一同到广东打工,当攒足近10万元资金积累后,毅然决定回家乡创办养猪场,开始摸索养猪技术,为了能够更远、更广、更规范化地发展养猪事业,她于2008年9月联合梅街镇13个养猪场,申请成立了“池州市梅街镇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无偿把养猪技术和防疫知识传授给本村和邻村的妇女,带动了周边50多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010年,被授予“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
  
  3、“妇”字号龙头企业领办。主要是依托“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妇联协调,由企业女性法人创办起来、具有某一优势产业的专业合作社。青阳县永红林木专业合作社,就是依托“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永红木业有限公司”建立起来的,由企业总经理王花红任会长,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闯市场”的经营思路,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共发展社员152人,带动农户650余户,培育林木基地5000余亩,现已建成杉木、松树、杂木等林业基地1万多亩,形成了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三)主要特点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及搜集的材料分析,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巾帼专业合作社类型以种养殖业为主。全市各类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中,以种植为主的13家,占总数的18.3%;以养殖为主的31家,占总数的43.7%;种养殖均有的10家,占总数的14.1%;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15家,占总数的21.1%;其他2家,占2.8%。这与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区,生态环境、地理和气候等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种养殖业有直接关系。
  
  2、巾帼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以近三年为主。随着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快发展。调查显示,2010年以前(含2010年)成立的巾帼专业合作社有33家,占总数的46.5%;2011年以后(含2011年)成立的合作社有38家,占总数的53.5%。其中2011年成立的有12家,占总数的16.9%;2012年成立的有11家,占总数的15.5%;2013年成立的有15家,占总数的21.1%。巾帼专业合作社创建总体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这与政府的重视扶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社自身发展模式的日趋成熟等有较大关系。
  
  3、巾帼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以女能人为主。调查问卷显示,在全市各类巾帼专业合作社中,有75%的牵头人为村两委女委员、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女党员等农村女能人,其中女党员21人,占总数的29.6%;村两委女干部4人,占5.6%。如:贵池区的“徽姑娘”农家乐示范户胡玲燕、“双学双比”女能手汪翠芳,青阳县的女党员周燕、优秀女经纪人王花红,东至县女党员、农村致富女能手夏柱荣,石台县村两委委员汪春燕等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女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资金、技术、管理、社会关系等资源,在创办和推动巾帼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4、巾帼专业合作社以中小型为主。此次调查显示,全市巾帼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有54家,占总数的76.06%;注册资金在100-500万元之间(含500万元)的有13家,占总数的18.31%;注册资金在500—1000万元之间(含1000万元)的只有4家,占总数的5.63%;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1亿元的巾帼专业合作社为0(全市有15家)。从规模上看,全市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在100人以下(含)的有65家,占总数的91.5%;100人以上(含)的只有6家,占总数的8.5 %。综上所述,池州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二、农村妇女加入巾帼合作社基本情况和入社意愿
  
  (一)农村妇女加入合作社数量和规模呈上升趋势。据调查统计,截止2011年,全市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女性成员为531人;2012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女性成员达到866人;2013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女性成员达到1946人,占合作社社员总数的2%。巾帼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10年以前(含2010年)为3806.9万元,占总额的43.7%;2011-2013年注册资金为4898.2万元,占总额的56.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合作社成员中女性所占比率非常小,但无论数量和规模还是逐年上升的。
  
  (二)农村妇女入社后地位和收入有所提高。调查显示,78.6%的女性社员认为在家庭日常决策中男方和女方都有决策权;28.6%的女性社员认为与入社前相比,自己在家庭中的决策权发生了变化,决策权增加;28.57%的女性社员认为和入社前相比,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变高了;68%的女性社员认为加入合作社后,2013年的收入与以前相比高了一些,仅有18%的女性社员认为明显高了。
  
  (三)农村妇女对合作社缺乏深入了解。据合作社社员问卷调查,6%的女性社员认为加入合作社的原因是合作社要求女性参加;8%的女性社员对合作社财务经营状况不了解;5%的女性社员对合作社的性质说不清楚;7%的女性社员对合作社的章程不了解;8%的女性社对合作社如何进行盈余分配了解一些,但说不清。
  
  (四)农村妇女对加入合作社的期望值较高。通过调查,有56%的女性社员加入合作社的原因是希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销售、提高产品销售价格;16%的女性社员希望加入合作社后可以获得自己独立的收人;69%的女性社员希望加入合作社提高家庭地位。
  
  三、巾帼合作社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和成效
  
  (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我市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组建的巾帼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或“批发市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巾帼专业合作社既保证了龙头企业(批发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又成为农民经济利益的代表,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据调查了解,池州市汉东湖羊专业合作社、池州沙山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东至县升金农副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青阳县永红林木专业合作社,石台县仙寓镇茶叶专业合作社等都是依托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提高了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各类巾帼专业合作社围绕本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组织动员农村妇女联合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统一购进原料、统一技术推广、统一产品价格,保护新发展户和弱小户,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资源、信息、技术、市场共享,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如:青阳县蓉城镇致富女能手王春梅于2010年在庙前镇双石村成立“青阳县九华菌业有限公司”。2012年2月,王春梅又联合蓉城镇及双石村食用菌种植大户筹集注册资金50万元,组织创办了“青阳县金农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合作社社员68名,女性占90%以上。合作社共集中土地200余亩,理事长王春梅带领社员走“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年产香菇、平菇、木耳等各种食用菌4000多吨,2013年合作社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不仅带动了周围群众增收致富,还提高了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截止2013年底,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成员达4049人,带动农户7112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巾帼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达8705.1万元,平均注册资金为122.6万元。
  
  (三)带动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各类巾帼专业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把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流通渠道不畅、中介力量薄弱等问题,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妇女的收入。如:东至县昭潭镇龙潭村女能人江云南,于2008年春从湖南引进3组(一公三母为一组)豪猪进行了试养,她一边学习一边精心饲养,没想到一举获得成功,当年就出栏商品豪猪30多头,收入5万多元。从2009年起江云南夫妇又开始进一步扩大豪猪舍,全部按标准化建设。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豪猪养殖,2011年11月,注册资金357万,成立了华云豪猪驯养繁殖农业专业合作社 ,组织当地100多名农村妇女参与到豪猪养殖业当中,并通过聘请技术员到合作社举办培训班,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目前华云豪猪驯养繁殖基地占地面积扩大到20余亩,年出栏2000余头豪猪,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走上了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道路。江云南户连续三年被评为“东至县种养大户”,2011年被评为“东至县龙头企业”,她本人还于2011年当选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四、妇联组织在推进妇女领办创办巾帼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池州市妇联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争取市直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规范边扶持,为全市巾帼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注重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全市各级妇联充分利用各类型会议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展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对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工作。二是选树典型。近几年来,池州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鼓励“妇”字号企业总经理、农村女致富带头人领办创办巾帼合作社,并注重挖掘典型、表彰先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据统计,全市巾帼专业合作社女性理事长中获得市级以上“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4人;获得市级“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3人;获得“池州市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池州市农民创业带头人”称号3人,有力激发了农村妇女参与合作社建设的热情。
  
  (二)注重培训交流,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加强技术指导。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种养殖户家中进行种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东至县洋湖镇农村妇女想学习红茶制作技术,但是苦于没有技术员指导,县妇联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农业部门联系,聘请了茶叶制作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洋湖镇进行现场培训,并鼓励大户牵头成立了“金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女社员13人,主要从事红茶制作技术推广服务等业务。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各级妇联通过自办或联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农村妇女技术骨干等讲解有关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2011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农村女能手、妇女种养殖大户、女经纪人等参加各类培训班98期,受益妇女5300余人次。三是搭建交流平台。近年来,市妇联还注重将巾帼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中的优秀女性人才吸纳加入市女企业家协会,为其创造一个和全市优秀女企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多名合作社理事长参加全国、省妇联举办的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培训班,以开阔眼界和提升水平。
  
  (三)注重联合联动,引导规范发展。一是开展小额信贷工作。如:近年来,东至县妇联积极争取人社、财政等部门支持,帮助协调发放财政贴息小额贷款500万元,重点扶持30户女性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项目,直接带动338户妇女实现就业,辐射带动农户1800余户。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共帮助1903名创业妇女申贷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12321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巾帼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全市各级妇联在申请省妇联项目时,注重向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倾斜,助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2013年,贵池区巾帼专业合作社女理事长胡玲燕、罗霞分别获得3万元省妇女创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2014年,贵池区梅街镇峡川养猪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省妇女创业扶持项目,获得5万元资金支持;九华山代村“徽姑娘”示范户、巾帼专业合作社女理事长王早凤也将获得5万元省项目资金扶持。三是推动示范创建。各级妇联在引导巾帼专业合作社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还将运营较好、示范带动强的巾帼合作社向农委宣传推荐,并帮助和指导她们参加示范社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全市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提档升级。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巾帼专业合作社中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社37家,占总数的52.1%。其中市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1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
  
  五、巾帼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势头较好,各级妇联组织也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巾帼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存在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行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全市71家巾帼专业合作社中,76.1 %的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普通农业产业经营,而且行业结构单一,几乎没有产业链条延伸,再加上合作社社员在发展过程中小农意识重,风险意识差,参加农业政策保险农户较少,一旦出现旱涝等自然灾害,对合作社打击是致命的。据贵池区梅街镇峡川养猪合作社理事长汪翠芳介绍说,合作社中大部分社员户收入来源主要靠养猪所得,然而今年上半年成品猪市场行情下滑,每头猪净亏200元左右,特别是合作社少数养殖户抱着侥幸心理,没有购疫苗,也不按照要求进行疫情防治,导致大批即将出栏的成品猪死亡,加上又未参加农业政策保险,结果损失惨重。
  
  2、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调查显示,巾帼专业合作社成员在100人(含)以下的占总数91.5 %,成员100人以上的仅占总数8.5%;注册资金100万元(含)以下的巾帼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76.06%,500-1000万元(含)的仅占5.63%;全市巾帼合作社平均拥有资产为122.6万元,低于全市平均值126.5万元,并且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加工基地,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链,带动、辐射能力受到限制。绝大部分合作社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应该说,我市大部分巾帼合作社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弱。
  
  3、缺少人才,竞争力不强。调查发现,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各类人才匮乏的问题,导致了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方面缺能人,产前、产中缺少实用技术人员,一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大面积推广应用,产后缺少懂市场、会经营、能开发的女能人。另一方面缺少管理人才。一些合作社领办者虽有些是党员、村干部,但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还是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调查显示,合作社女性理事长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5.6%;初、高中的占81.7%;大专学历的占11.3%;本科学历仅占1.4%。女性理事长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巾帼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4、融资困难,影响发展壮大。近几年来,巾帼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生产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而且投入产出比在逐年下降。调查显示,100 %的巾帼专业合作社都希望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89 %的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获得贷款;最近三年,仅有22%的合作社社员申请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54%的种养殖大户最希望在今后生产经营中获得借款,其中想获得10万元以上资金的占74%,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流动资金周转。因此,贷款难、借款难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成为阻碍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第一难题。
  
  5、联结松散,整体效益不明显。据调查,我市一些巾帼专业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有的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有的合作社成立之前跟成立之后比较,农户获得的利益并没有太大改变,通过合作社给农户带来的增收不多。甚至有些合作社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项目资金或贷款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最终出现了许多有名无实的“空壳社”、“家族社”等现象。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制约着巾帼合作社规模化发展。通过对回收的112份《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汇总,有46.4%的女性社员比较认同“男主外、女主内”观点;32.2%的女性社员对此比较不认同;仅有3.6%的女性社员对此强烈不认同。同时,还有57.2%的女性社员认为通过加入合作社,与入社前相比,对“男主外、女主内”的看法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妇女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导致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是种养殖业大户中大部分由家庭妇女经营管理,但还是推荐其丈夫作为合作社社员,从而减少了女性话语权。加上大多数妇女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缺少大局观念和合作意识,只求单干图自己发展,从而导致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二是运行机制不规范、经营管理不稳定制约着巾帼合作社产业化发展。调查中发现,一些巾帼专业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有办公场所,但只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合作社中社员分散,加大了管理难度,如何团结成员一条心,如何分配利润,如何真正做到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等都是一个头疼的难题,同时也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导致少数成员自立门户。另外,巾帼合作社经营的大部分产业是种养殖业,受市场、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控制难度,加上从事种养殖业的妇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少,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从而导致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合作社产业链条难以延伸。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瓶颈难以解决制约着巾帼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巾帼专业合作社一方面由于规模小、层次低、盈利少,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产前、产中缺少实用技术人员,一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大面积推广应用,产后缺少懂市场、会经营、能开发的女能人,因此,人才问题制约了巾帼专业合作社信息不灵、技术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体系贷款相关手续复杂,合作社缺乏担保和抵押物,农业生产市场、自然、技术等潜在风险大,导致合作社及其社员获得贷款非常难,因此,融资困难不仅是我市巾帼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六、进一步推进巾帼合作社创建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教育培训,提升管理水平。把培训作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巾帼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的培养。采取轮训的方式,对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开设“网上交流平台”,鼓励合作社负责人相互交流经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促使她们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来管理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向企业化经营的目标前进。二是加强对妇女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考察典型示范社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政策,帮助她们明白创办合作社的意义,了解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增强入社、办社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加入合作社并参与经营管理,以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二)围绕优势产业,引导规范发展。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是健全机构。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行。二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建立合作社成员账户,定期进行会计核算,保证合作社能够进行二次分配,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合作社运营情况。三是联谊发展。建议以县(区) 为单位建立巾帼合作社联合社,从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的模式向整合壮大产业、抱团闯市场的模式转变,以联合社的名义统一进行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认证认定,以降低成本和减轻农户负担。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作物参保品种,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解决从业妇女后顾之忧。
  
  (三)注重品牌打造,提高竞争实力。合作社要稳步发展,最关键的是强化自身的品牌功能,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层次和规模。一是对同产业的种植户统一种植技术、统一销售渠道、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逐步实现良性竞争,带动社员的发展。二是主动为合作组织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营销策略等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她们走工业化、品牌化、绿色无公害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子,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四)抓住扶持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妇联要将巾帼专业合作社纳入省市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扶持范围;各级财政要把巾帼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之一,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一是重点扶持。主要是对带动效益好、女性社员多、生产经营形成规模的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培训、办公设施和经营场地及农产品深加工场所用地审批等给予重点资金扶持。二是信贷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减化手续,优先为合作社及社员提供财政贴息小额信贷资金,及时提供信贷支持,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巾帼专业合作社典型,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同时引导合作社组织探索建立创业互助基金或借贷联保制度,多渠道解决社员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三是人才支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探索“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的产业发展路径,鼓励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参与合作社建设管理,投入到合作社事业发展,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五)发挥妇联优势,推进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优势,组织引导农村妇女参与到各类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中。一是探索建立“合作社+妇代会”模式。建议在女性社员较多、运营管理较好的巾帼专业合作社,率先成立妇代会,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村妇女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知识的能力。同时鼓励致富带富能力强的村妇代会主任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女党员、女干部对合作社发展的帮扶和带动作用。二是积极培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作用发挥好、当地群众认可的农村女党员干部、双学双比女能手、女经纪人,宣传她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生动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三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在市女企业家协会和合作社之间牵线搭桥,一方面,引导“妇”字号龙头企业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将女企业家“输入”合作社,传授先进的市场意识和管理理念,为合作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定期组织合作社女理事长赴外地学习考察,解放思想,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5 阜阳市妇女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9999966号